欢迎你进入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湖州造船寒流之下凸显机遇
浏览次数:1459   信息来源:中国水运报发布时间::2008-11-03

   

近年来,随着上海等周边城市建设的高歌猛进,浙江湖州水运事业迎来了新一轮机遇,湖州港货物吞吐量超亿吨。与此同时,水运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高等级航道里程增加,水运强市显现强劲的发展态势。与之相适应的是挂桨机船的淘汰,内河船舶逐渐向标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这给湖州造船业带来了契机,造船业盛况空前。

寒流来袭,船企处境艰难

2007年,湖州造船业出现拐点,寒流蔓延,几年来一直红火的造船业陷入了低谷,产量急剧下滑。据湖州市港航管理局船检科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产量为500多艘,2007年全年登记出厂的船舶只有152艘,总量一下子就下降了70%多。2008年,寒流愈演愈烈,1至8月份,登记出厂的船舶仅有36艘。

钢材的价格大幅上涨,造船利润缩水。行情又不好,订单很少,日子很难过。德清县某船厂负责人无奈地表示,现在造一条45米长的船成本为70万,比前两年足足上涨了20%,算下来,打一条船也只能赚一两万块钱。2007年全市有船企40多家,同年只有152条运营船舶登记出厂,平摊下来,每家年产量仅3艘多。位于湖城北郊的某小船厂更是一年无船可造,只能靠开展船舶保养和修理业务勉强维持生计。目前,相当一部分小船企已到了无米下炊的境地,生存举步维艰。

多方原因致使造船业萧条

水运行情的不景气直接导致湖州造船业的萧条。一位跑上海的船户说,一个月跑四个航次,除去规费和油钱,利润就没多少了。目前在湖州航区运营的本港船有5000余艘,运力约110万载重吨。还有3000余艘外港船挤占了30%的市场份额,整个湖州水运市场运力趋于饱和。油价、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船户相互压价导致运价仍然在低水平徘徊,内河水运宣告步入微利时代。此外,资金问题也是运能扩容的瓶颈。现在的行情,要开大船才能赚钱,但是造大船的钱从哪里来?,该船户疑虑重重。

自身能力不强是导致湖州造船业萧条的另一个原因。湖州市船舶修造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湖州造船业多属家庭作坊式,经营管理粗放,工人闲时解散,忙时集聚;造船设施设备比较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与沿海、长江造船业相比,整体水平较低。

拓展市场才能走出困境

机遇总是和危机并存。在湖州造船业步入严冬时,有的企业抓住机遇,成功向外拓展市场。

今年10月,湖州澳普兰游艇制造有限公司在淳安千岛湖展示自己制造的4艘豪华游艇。上半年,一艘价值1500万的64英尺飞桥型游艇交付给了舟山船东。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该艇全套引进国外知识产权,艇体、甲板、飞桥一次成型。艇内有三个配备独立卫生间的卧室,内饰尽显奢华,还配备了先进的升降式跳水平台。

在湖州市德清县乾元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门从事景区游船制造的德航游船制造公司业务也很繁忙,船台上,几条造型雅致的画舫呈现在笔者眼前。该县港航管理处船检科负责人介绍,这几年德清游船制造发展势头迅猛,仅今年1到10月,德航公司就已生产了100多条游船,销往全国各地的旅游风景区。德航公司负责人则自信满满地表示,等条件成熟,我们会向高附加值的豪华游艇制造业进军

澳普兰专事游艇生产,资本雄厚,拥有独立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具备生产满足国内外高端需求豪华游艇能力的现代企业,其上海游艇俱乐部已进入试运营阶段,并打算5年内在全国8个沿海城市建立游艇俱乐部,作为国内展示和销售平台。德航游船公司是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德华集团的子公司,以前从事公务用艇的生产。随着国内湿地生态旅游的兴起,他们看准时机,从事观光游船的生产,开发出不同种类的游船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凭借良好口碑,牢牢抓住市场份额,经过几年积累,品牌效应逐渐显现。拓展市场,已经成为目前湖州造船业主们的共识。

规模化集约化是发展方向

澳普兰和德航的成功经验证明,市场的拓展依靠的是产业转型与升级,而转型和升级依靠的是企业的实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寒流并非坏事,汹涌而来的寒流势必引发整个行业重新洗牌,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产业升级和转型。对于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的湖州造船业而言,出路是要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

港航部门认为,在寒流之下,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资质认定,促进产业整合、集聚,彻底改变目前散、乱、小的低水平现状,按照现代造船模式实行规模发展,提升湖州造船业的整体实力。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约束恶性竞争行为,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惟其如此,湖州造船业才能真正走出困境,谋求发展。

为此,相关部门多管齐下,引导和扶持产业发展。2008年初,湖州市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了《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技术基本要求和评价方法》,从场地、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对船舶生产经营资质进行了规定,提高行业准入的门槛,促使船企向现代化经营转变。港航管理部门也积极采取行动,在把好行业管理关的同时,联手银行、保险公司、船厂、借款人代表,五方合作,为船舶提供抵押贷款,帮助解决业主在运能扩大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

此外,湖州航运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内河大港的建成,势必引发整个水运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而现代水运业赖以发展的新船型,如集装箱船、江海直达船以及其他特殊船型的需求也将逐渐显露。此外,沿海造船业无暇顾及的3000吨以下船舶也将具备引入腹地制造的条件,同时,与游艇使用相配套的法规正在逐渐完善,为游艇业的发展逐渐扫清障碍。新一轮造船高峰将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