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进入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借得东风好行船 梧州船舶工业领跑西江
浏览次数:1477   信息来源:广西新闻网发布时间::2009-06-30

   

 

风起西江,好事频传,梧州传统工业——船舶制造业今年来可谓喜事连连: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5亿元订单在手,近日该公司制造的又一艘销往新加坡的大型三用拖船顺利下水;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今年产量不断攀升,上缴税收已超过去年……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梧州船舶业紧紧抓住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的重大历史机遇,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在国际国内船舶市场独占鳌头,继续领航广西船舶业。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梧州市船舶业出口总值946万美元,同比增长1.8倍,占该市外贸出口总值的10.7%,船舶及其配件出口退税总额333万元,同比增长138倍,船舶业外贸出口逆势增长成为拉动该市出口增长的主力军。

创新,领跑增添新驱动

西江水运的繁荣,曾经成就了梧州船舶工业悠久而辉煌的发展历史。近几年来,梧州船舶工业企业纷纷加大技改资金投入,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据统计,梧州市目前共有船舶修造企业18家,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9.3亿元,同比增长26%。梧州船舶制造工业的强劲发展势头,源于科技创新带来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梧州船舶业传统双雄之一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就一直走在全国船舶行业科技创新的前列,其自行研发的各种船用机械设备,多项创造了中国之最2006年,该公司自筹资金成功研发出的第二代海洋平台起重机及船用龙门行走起重机,成为国内第一家研发的高新产品。而该公司自行研发成功的HQ2800-25-30船用货物起重机,主要配套15万吨级以上海洋船舶,打破了国外的相关技术垄断。目前,该公司共有7项技术成果获国家专利,90%以上的产品为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形成了海洋平台起重机、船用起重机、舰用特辅机、船用甲板机械设备四大系列产品。今年,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也在继续加大对技术升级的投入,拿出占公司资产1/3的资金投放到新技术、高附加值、高产能技术方面,力争造船能力翻一番。

除了传统行业龙头,梧州新兴船舶企业也在高起点配置新装备,采用新工艺。成立于2004年的梧州西江造船有限公司,立项计划投资4500万元对公司的设备、场地进行全面改造,力求将企业的年生产能力提高到3万综合吨船舶。

扶持,船舶产业天地宽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梧州船舶修造工业一路高歌的内在驱动力的话,那么,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扶持则是强劲的外在拉动力。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对壮大船舶工业实力作出了战略部署。按照这一部署,预计到2010年,我国造船能力达到2100万载重吨,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5%以上。今年211日,国务院原则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受政策大环境的鼓舞,梧州船舶企业纷纷谋划扩大生产规模。

去年,梧州船舶制造老企业——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就迈出了扩张的新步伐,与金达造船有限公司合作,使两公司实现技术和场地的双向互补。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凭借拥有的技术不愁没有订单,但受限于场地不足、船台不足等因素,只能排期建造。在与金达造船有限公司合作后,桂江船厂就可大展手脚。可以预计,中船桂江公司民用船舶的工业产值,未来几年可实现翻番。

更让梧州船舶人感到振奋的,是梧州市提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目标后,制订了一系列振兴船舶制造工业的计划,并出台了不少实际性的措施。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梧州市中心支行出台了《关于梧州金融业支持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的信贷指导意见》,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强工业信贷服务,从本地的区位、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出发,重点支持发展原有的机械造船等优势产业。2008年,梧州市出台有关决定,把包括船舶制造在内的机械制造业作为梧州市六大优势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力争到2010年,机械制造等三个产业产值率先突破100亿元。近日,梧州市又在着手编制梧州船舶制造业发展规划。

梧州市经委机械电子产业科科长黎良锋分析认为,梧州船舶工业的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科技创新和近年来沿江突破战略的实施。随着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的建设,实现江河联动、水陆衔接,以及造船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梧州船舶工业将会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来源: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