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浙江(舟山)—中国科学院海洋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在我市举行开幕式,24项院地科技合作共建平台、项目签约,其中21项的地方签约单位处在舟山。
浙江(舟山)—中国科学院海洋科技成果对接活动,由省科技厅、中科院院地合作局、中科院上海分院、舟山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根据中国科学院、浙江省、舟山市三方《关于共同推进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合作协议》精神,充分利用中科院系统科技资源,通过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农业、海洋生物与资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成果对接和交流,将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的项目引进地方,使科技成果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搭建浙江省与中科院、舟山市与中科院的全面合作之“桥”。
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局长戚强,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宏理、中科院院士张仁和,中科院海洋所书记、副所长王启尧,中科院城市环境所副所长蔡澎,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副所长吴能友等中科院及省科技厅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
市领导梁黎明、周国辉、冯淑仙、朱世强、张昌义出席开幕式。市长周国辉致辞。会议由副市长朱世强主持。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浙江海洋学院副校长吴常文,来自中科院系统30家科研院所的80名专家,全省各地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市属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杭、宁、温、台100多家省内企业的代表。
开幕式上,中科院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舟山海洋环境与健康研究基地等24项院地科技合作共建平台、项目,现场进行签约,除来自宁波和温州的三家签约单位,多数地方签约单位位于舟山。
上午还举行了中科院专业局专题报告会。下午和明天还将举行海洋农业海洋生物与资环科技成果对接会、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及新能源科技成果对接会、院士报告会、合作对接信息反馈总结会、科技特派员对接交流会等多项活动。中科院有关院所将对一些最新、最近可转化转移的科技成果进行推介。
据了解,2009年,浙江省引进中科院400个成果实现产业化,省院互派300名科技特派员,实现产业化成果销售收入200亿元。今年3月,中科院、浙江省政府与舟山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共同推进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合作协议》,将在“十二五”期间,围绕舟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开展40个以上重大转移转化项目合作,互派30名以上挂职人员,实现成果转化年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形成100亿元以上技术带动产值。
舟山海洋经济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长三角区域规划》中,正式提出建立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在起草的《浙江省海洋经济产业带规划》也提出把舟山作为产业带的核心区域。2009年底舟山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海洋科学城”的战略决策。这次院地海洋科技成果对接活动的举行,标志着院省市三方《关于共同推进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合作协议》的实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也标志着我市与中科院的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