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进入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到2010年,我市每天向大海要水15万吨
浏览次数:1566   信息来源:舟山日报发布时间::2008-08-26

       按照《舟山市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发展规划》,至2010年,我市海水淡化项目建设规模约达到15万吨/日,按开工率80%计,每年可新增淡水资源4380万吨,占全市总需水量的15.7%左右;到2020年,海水淡化项目建设规模约达到20万吨/日,按开工率90%计,每年可新增淡水资源6570万吨。

                        1亿多立方米缺口

    据了解,目前我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600立方米,是全省的二分之一、全国的四分之一。根据《浙江省舟山市城镇供水水源规划》所进行的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显示,在75%保证率下,目前全市年总供水量为1.54亿立方米。预测到2010年,在75%保证率下,全市合计缺水1.06亿立方米,其中舟山本岛缺水3989万立方米;到2020年,在75%保证率下,全市合计缺水1.64亿立方米,其中舟山本岛缺水8083万立方米。

    市发改委农经处处长贺志刚告诉记者:“海水利用是解决我市特别是部分住人小岛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选择。”截至今年6月,全市海水淡化项目已建成7个,生产能力已达20200吨/日。他说:“嵊泗的海水淡化已经占到供水量的60%至70%,已不仅仅是自然水源的补充,而是成为了主导力量。”

                        多方面推进海水利用

    按照《舟山市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发展规划》,我市今后将从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浓缩海水综合利用等方面大力推进对海水的利用。

    目前,我市海水淡化除已经营运的项目,还有在建项目6个,建设规模为30650吨/日;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1个,建设规模为50000吨/日,预计今后能基本满足全市特枯年份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海水是取之不尽的水资源,舟山群岛四面环海,但海水直接利用技术仍少有应用。”贺志刚说,目前全市每年淡水实际用量为1.5亿吨,而海水利用只有300万吨。根据《规划》,我市今后将加大力度,从优化资源配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引导并建立直接利用海水的机制。逐步推广用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冲厕用水、景观用水、冷却用水和其他用水。规划在临城新区选择2~3个居民小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各选择1~2个居民小区,作为海水直接利用的示范小区。

    贺志刚说:“我市到2010年,将初步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和运营体系,让舟山成为全省、全国海水淡化示范城市;到2020年,通过海水淡化项目的建设和海水的综合利用,全面解决全市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达到供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多项政策保障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是一项新兴的产业,要使其稳步发展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有利的政策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将给予政策扶持。”贺志刚说。

    根据《规划》,我市今后将把海水淡化和利用与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结合起来,逐步实现海水对淡水资源的有效替代,使海水利用成为改变和优化我市水资源结构的有效途径;加快研究制定包括财政、价格、投资、土地、用电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推动海水淡化的发展;按照 “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在舟山投资海水淡化产业;广泛宣传海水淡化和利用对解决我市淡水资源紧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起的重要作用,使海水利用的必要性、紧迫性家喻户晓,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