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进入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我国海洋科研人员首次发现近海环境中存在多种药物活性化合物
浏览次数:3726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20-03-31

   

近期,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团队在近海环境中发现多种未报道过的药物活性化合物。 

  药物活性化合物(pharmaceutically active compoundsPhACs)具有强生物活性、持久性、生物累积毒性等特点,是一类具有纯人为影响标志的新兴海洋有机污染物。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以及近年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等人畜新型流行传染性疾病不断出现,越来越多新型PhACs被加速研发、生产和应用,PhACs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探明我国海洋环境中PhACs的赋存行为、来源、迁移、毒理及生态危害等对PhACs的使用、管理和污染防治十分重要。 

  研究团队以海洋环境中痕量PhACs筛查识别新方法体系的构建为突破口,通过化合物定量结构-性质关系的模型理论计算、高分辨质谱非目标分析等研究策略的整合,在胶州湾海水、沉积物、大气沉降中分别发现了海洋环境中从未报道的17种、10种、38种药物活性化合物。研究发现胶州湾PhACs总体呈现湾内从东向西逐渐减少,湾内高于湾外的特征,提出了胶州湾海水中PhACs分布主要受控于来源途径-海水动力过程途径,即属于被动扩散模式。沉积物中PhACs分布主要受控于来源途径-海水动力过程-沉积物组成途径,即被动扩散-主动吸附相结合的复合模式。研究首次提出磷酸盐和粪甾醇可分别做为胶州湾海水和沉积物中PhACs浓度分布和来源的指示因子,并确定东部河流汇入的生活污水、医疗废水等的陆源输入是胶州湾PhACs的主要来源。胶州湾中的四环素、氧氟沙星、林可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土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等7PhACs对其生态环境可能产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