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进入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科技创新,为嘉兴插上转型升级之翼
浏览次数:4502   信息来源:舟山日报发布时间::2008-10-20

   

            南湖之畔,创新热土。

    作为我省确定的两个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之一的嘉兴市(另一个为宁波市),如何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107,我市党政代表团到嘉兴考察,学取真经,寻找答案,并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给这个城市带来的深刻影响。

                     清华科技成果,在这里开发推广

    作为清华大学与地方合作、在国内布局的4个研究院之一(其他3个分别在北京、河北、深圳)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坐落于嘉兴科技城,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于200312月联合组建的研究机构。一走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创新大厦,即可见以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清华园大门为主体的大型浮雕。在这里,不仅有浓厚的学术气息,更涌动着科技成果研发应用的热浪:

    分别与清华大学、民营企业及地方政府联合共建了生物医药、生态环境、集成光学、电子信息4个研究所及10多个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中介机构;

    承担各级纵向科研项目75个,与企业横向合作项目49个;自主研发34项科技成果,申请发明专利13项;

    促成21项清华大学与浙江省科技合作项目,总投资达56亿元;正在二次开发推广清华大学的近40项科技成果……

    此外,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政府科学管理,该研究院已开办了现代经营管理和公共管理为主的培训班81期,结业人数5825人。在嘉兴引进、孵化了35家高科技企业,累计注册资本近5亿元。近期,该院又促成清华大学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国内规模最大的年产5万吨级丁基橡胶生产基地落户嘉兴乍浦经济开发区。该项目一期投资9.8亿元,年产值可达33亿元;而三期总投资达50亿元,形成20万吨年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130亿元。

    研究院副院长王子卿总结该院运行数年来的经验是:通过以各类科技平台建设为载体,地方支持与自行运作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推广并举,研究创造与推进成果产业化呼应的一整套产学研结合发展架构,使清华文化在江南水乡根深叶茂,成果累累。

                 中科院嘉兴中心,又一大型科技孵化器

    在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一路之隔的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则以成果产业化的显著特征,带给考察者们更深的感受。成立于200411月的中科院嘉兴中心,先后引进了12家中科院院属研究所建立工程中心或分中心,以项目为切入点,以企业投资为主体,以为地方经济产生新增产值为目标,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形成应用性研发、中试到成果产业化的产学研联盟:

    声学所工程中心通过科技创新,助推浙江新嘉联电声集团在2007年上市;材料与化工技术工程中心开发的聚合物复合轴承系列产品,推动一家民营企业年产值从3000万元增长到1.4亿元,产品应用到杭州湾大桥、三峡水轮发电机组等重大项目工程;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把关键技术工程化后,使嘉兴企业的产品应用到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和我省首条智能数字航道、上海智能网等建设;物理所工程中心的硅太阳能电池项目,累计吸引企业投资2.65亿元,带动了浙北光伏产业群的快速发展;微系统所工程中心孵化了嘉兴中科亚美合金技术公司等企业,为摩托罗拉、松下、通用汽车、博世等国际一流企业生产配套产品……

    目前,中科院嘉兴中心已拥有15个实验室及10条中试生产线,实施重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155个,合作企业47家,直接拉动地方生产总值4.7亿元,在中科院9个同类型的院地合作机构中,无论是规模、实力和效益均稳居第一。

    据嘉兴市市长李卫宁介绍,2003年,嘉兴市决定建设嘉兴科技城。经过5年多开发建设,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为核心,由软件园、通讯园、芯片园、生物园、国际园和孵化园等共同组成的双核六园格局已渐成形。引进大院名校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国(嘉兴)中心、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国(嘉兴)中心、中韩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先后落户,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区、北京科技园长三角创新园等项目业已签约,全市引进的国内外科研机构已达59家,目前仅在科技城内工作的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就有250多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不断扩大,已有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7家,市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41家;各类科技孵化器9家,入住在孵企业367家。

                科技创新,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不断增强

    科技创新,让嘉兴企业如鱼得水。该市有1000多家企业与国内外科研单位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其中147家企业和各类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去年,该市仅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就实现销售收入584.24亿元、利税89.8亿元;今年上半年,又实现销售收入328.16亿元、利税47.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1%21.88%

    科技创新,为嘉兴插上转型升级之翼。2007年,嘉兴市实现了三个双突破:地方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突破1500亿元和6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突破200亿元和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2万元和1万元。

    科技创新,使嘉兴的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不断增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企业落户,近2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嘉兴投资,拥有本地上市公司12家。嘉兴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形成了全面深化接轨上海首位战略的底气、与沪杭同城的豪气、不断将区位功能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的灵气。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黎明在考察时感言:在科技创新的平台、机制、成果转化等各个方面,舟山与嘉兴差距很大。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具有舟山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题中应有之义,而这其中,科技创新的短腿非补上不可。

    对舟山而言,这是建立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的保证,是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核,是实现三大战略定位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