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进入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三步走求突破
浏览次数:4478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0-12-23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沿海城市,不仅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还具有位于长江出海口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上当地教育、科研事业发达,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上海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大、国际航运中心目标的确立,带动了上海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从2005年到2009年的5年间,上海海洋经济总量年增长率超过了11%。为促进上海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上海将海洋产业列入了上海 “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产业布局中,提出海洋经济增长率不低于15%,并将海洋工程的研发、服务和总部等主要布局在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简称基地)。

    随着上海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科技兴海基地的条件成熟。2007年11月,上海市正式批准成立了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第一步:规划先行 夯实基地发展基础

    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地处上海临港新城,位于上海市的最东南端,长江与杭州湾交汇处,临近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约30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保留了完整的湿地、林地、海洋生态系统。为了将建设工作做实,上海市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对基地进行了精心规划。

    在基地定位上,高起点严要求 基地以国家海洋科技产业发展战略和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海洋科技研发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充分依托临港新城、洋山国际航运中心以及重装备产业区的发展优势,打造国内海洋高新科技集聚区、海洋科技创新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区,最终将建设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在产业导向上,重视高新技术 基地以国家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指导,坚持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重点推进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海洋基因、海洋新能源等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检验检测、深海探测、海洋电子信息等海洋工程设备研发以及航运综合信息、海洋安全、海洋技术等海洋高新技术及海洋综合信息服务业发展。

    在发展战略上,注重分步实施落实 基地通过三个阶段分步实施:一是战略集聚期。2010年~2015年,以集聚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技术优势的亿元级海洋科技产业为目标,以重大功能性、配套性和基础性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争取国家、市级、区级政策的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二是战略引导期。2016年~2020年,以催生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技术优势的十亿元级海洋科技产业为目标,通过功能提升和产业引导为手段,在企业、人才、技术、金融、运行机制等方面创新能力、创新思路,形成“企业集聚、产业成形、要素成市”;三是战略辐射期。2020年以后,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技术优势的百亿元级海洋科技产业为目标,通过扶持引导有实力的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海洋产业竞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基地总体规划已获得上海市政府批复同意,占地面积为6.2平方公里,其中入驻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高校的教育公益区占地3平方公里;用于产业化发展的区域面积为3.2平方公里,可分为公共服务区、研发孵化区、中试产业化区以及科技文化展示区四部分,分别为公共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楼宇办公类研发企业、中小型海洋科研单位以及海洋科技中试孵化类企业等提供办公运营空间。此外,在基地的中心地带,将建设具有海洋科技特色的景观及文化设施,作为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海洋文化展示等的特定区域。

第二步:完善配套 筑巢引凤吸引客商

    在做好规划的前提下,基地积极筑巢引凤,完善各项配套服务。

    争取政策支持 上海市成立了上海海洋科技领导小组,设立了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整合上海海洋科技力量,在战略布局、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统筹安排,支持海洋科技发展。浦东新区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落实各级财政支持政策,特别是增加与国家和市级项目配套的投入,并针对海洋工程领域等新兴产业制定了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专项扶持政策。

    浦东新区设立了浦东科投、张江科投,通过财政安排了20亿元作为两个投资平台的初始资金,同时建立起对科技创业项目的投资和退出通道,对海洋科技创新项目成果转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浦东新区政府为鼓励基地内海洋科技企业的产业化发展,还通过将基地内企业税收所形成地方财政部分返给基地的办法,支持企业再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基地开发建设工作的总体安排,基地以建设蓝色生态海洋园区为目标,以绿色环保和循环利用的理念进行基地经营性物业及配套商业设施的开发建设,已经陆续完成“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和市政配套建设工作。基地内主要框架道路已于近期内完工并陆续通车;项目地块周边市政道路也在抓紧建设中;景观、绿化以及河道水系的建设已经启动,计划在2011年全部完成。

    打造四大服务平台 基地所处长三角核心区,具备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集聚和辐射效应。基地正努力建设四大服务平台,通过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基地的平台功能建设,为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这四大平台一是“政、产、学、研、金”一体化平台,通过政府搭台,整合和吸引涉海类高校、科研机构、产业界和社会资金等各方面的资源;二是科研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涉海官方机构门户网站,搭建科技服务网,依托上海及周边地区海洋科研资源,集聚国内外海洋高新技术研发机构,对接海洋高新产业企业;三是技术标准认证平台,构建由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研综合服务平台等组成的应用基础研究大平台,在海洋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及认证研究上营造出较为完整的创新生态;四是成果展示交易平台,通过加快创新技术成果的扩散和应用,加速推进上海市、长三角乃至全国海洋新兴产业技术转化和成果交流,增强中国在海洋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学国际经验促发展 基地重视加强与国际海洋科技机构合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目前,基地已与法国布雷斯特海洋科学园在海洋新能源、海洋信息技术和深海探测技术,与美国休斯顿海洋油气工程协会在海洋油气开采设备工程,与俄罗斯、乌克兰海洋科技研究所在海洋新材料、防腐工程研究等领域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目前,与这些合作正在加深,相关的工程中心及合作中心项目正在洽谈中,一旦落地建设将对基地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步:选好项目 重视持续长远发展

    在完善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如何招商、引进什么样的项目,是确保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基地严把项目进入关,重视引进一批符合基地发展方向且具有较高水准的项目。

    吸纳海洋教研力量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基地聚集了一批国家级海洋事业单位和涉海类高等院校。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将整体搬迁到基地,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海洋综合保障基地、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地质海地观察基地等科研保障单位也将在落户基地,形成海洋人才集聚效应。

    建造园中园求突破 一是建设上海临港海洋科技创业中心 (孵化器)。作为上海市3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由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共同出资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旨在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广大海洋科技中小型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服务,孵化一批海洋科技企业,促进海洋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二是与亚龙集团合作建设海洋总部经济园。依托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优势,建设智能化、低密度、生态型的总部楼群,形成集办公、管理、研发、产业与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企业总部聚集地,吸引国内有代表性企业总部和其他经济组织入驻,推进社会资本关注海洋科技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化。三是基地投资建设海洋高科技发展中心和海洋科技中试产业园,旨在集聚一批社会中介机构,为园区企业产业化提供政府公共服务及各类中介服务,建成集办公、运营、研发及批量生产服务的单体物业,以全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为广大海洋行业中小型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引进一批高新企业 基地已经引进了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浩思国家海洋生物疫苗研发中心,是国家“863计划”海洋生物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由华东理工大学国家 “863计划”海洋生物专家组副组长张元兴教授率领的团队历时10年开发的国内首例海洋生物疫苗。灏鼎海洋工程中心,引进日本海水综合利用技术,利用海水温差实现了海水淡化、发电、海水物质提炼等,代表着海水综合利用的国际水平。此外,基地还引进了集浪海洋新能源研发中心、汉盛海洋设备研发中心等多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