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舟山市外经贸局向省商务厅递交了一份《关于要求延长出口船舶返销期限的请示》,请求将船舶出口产品的返销期放宽到两年,下放审批权限,并请予转报给国家商务部。
据市外经贸局外贸处处长王海明介绍,随着我市船舶制造能力的提高,制造船型向高端发展的趋势明显,相应的船舶制造周期也不断增加,而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国际海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船东以各种理由要求船厂延期交付船舶的现象时有发生,现有的对加工贸易出口产品返销期限规定与船舶制造的周期和交船的实际情况已不相符合。王海明说,如果这个请示能得到国家商务部的重视,这对我市出口船舶行业的发展是大有帮助的。
这只是我市外经贸部门帮助船舶出口企业应对危机而采取的几项举措之一。当前,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船舶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趋紧,船舶融资出现困难,新船订单大幅下滑,履约交船风险加大,船舶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不断增多。我市外经贸部门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协调沟通,通过积极搭建贸易平台、建立政策创新平台、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建立法律援助平台和着力抓好出口基地建设等积极举措,全力帮助船舶出口企业拓展发展空间、规避市场风险、提升竞争优势,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据王海明说,今年以来,我市外经贸部门积极带领企业主动出击,不断开拓国外市场,实施船舶出口多元化战略。除了今年4月在新加坡举办舟山海事产业推介会外,今年我市还将组织船企参加6月份挪威海事展、11月份的韩国釜山海事展和年底的阿联酋阿布达比海事展(工程船方面)三大国际海事展,抢滩中东市场,进行船舶企业产品升级和调整。
同时,市外经贸部门着力建立政策创新平台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去年9月,国税部门制定《大型船舶出口企业“先退税后核销”管理试行办法》,并选取部分符合条件的船舶出口企业进行试点运行,这在我省尚属首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企业生产的船舶未出口前,按工程进度预计确认的账面出口销售收入先办理退税,存在较大风险,需要企业提供一定的担保。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我市外经贸部门与银行、国税部门作了多次探讨,今年5月初出台了《关于推进舟山市船舶企业出口退税银行保函业务的通知》,有效缓解了船舶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切实防范了信贷风险。目前,金海湾船业和扬帆集团已累计提前办理出口退税款4.5亿元,对企业来说,其效果相当于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无息贷款。据悉,今年,相关部门还将根据企业的申请要求,积极向省里争取,适当扩大试点企业范围。
此外,我市外经贸部门还积极搭建法律援助平台,与上海市华利律师事务所签订了法律服务战略合作协议,该事务所为舟山船舶出口企业提供长期法律支持和服务。同时,我市还着力抓好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申报工作,以出口基地的形式来争取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更大支持。另外,市外经贸部门还帮助相关企业申报优化进出口结构资金项目、境外投资项目、机电产品出口研发和技改项目等,为我市船舶出口企业争取外经贸资金扶持。